大众化的茶馆,求的是个人气,多喧闹吵杂。可接近大众,可以从中获得书上所无之识,是做小说的好去处。喝茶的人有贩夫走卒、坐贾行商、天涯逆旅、三教九流、众薮纷杂。各种习性的人,美妍丑俗,俱欢聚一堂。热闹非凡。茶是大碗茶,不论贵贱,一律平等对待,小二吆喝得勤快,就那紫铜大茶壶的块头,气派!但这种场合,总归是太闹腾了,这种茶,只能是个闹喝法,就像酒肆戏馆,没什么分别。
倘若想静些,还是找个僻静的小茶楼,最好是单间的,稍有装饰,比较雅净。独自喝也行,邀三两朋友一起喝更好。茶可以是平常的货色,只求个静心的环境。
窗外是一片蓊郁的松林,闲时,烧上一壶热水,泡上一杯茶,细细地品,回想一些与茶无关的事,茶的芳香在屋子里袅袅地散,听壶中水由半开时的作松涛鸣,初开的鱼眼泡响,铮铮纵纵,像金铁鸣,仿佛深秋田野上的风,忽细忽响,忽远忽近。不须沐浴更衣焚香净手,也不须闻奏雅乐,只须片刻的宁静,放逐自已的身心,超然于物外,饮下一杯清茶,荡涤去胸中块垒。 品茶之余,为茶所思,为茶所想。茶,不求酒的浓烈,却也不甘于水的平淡,它与世无争,自始自终保持着清香溢人和甘甜的本色,如果做人也同茶那样,或许算是完美吧。 品茶如同交友,只有慢慢地品味,才能品出茶的清香,才能品出感觉,才能品出默契,才能品出友情。茶虽清雅,却能给与温暖,这种感觉只能意会,不能言传。
品茶也如同品自己,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,芳香馥郁,清新透体之时,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?
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,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。
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,借助佛教修行的“五调法”来修炼自己。
调身: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、站有站相、走有走相,如:坐姿端正,腰板直立,肌肉放松,目光祥和,举止从容。
调息:呼吸要轻细而匀实,做到不粗、不喘、不乱。
调心:目定意闲、除区杂念,排除干扰,做到心“不散”(不想与茶无关之事)、“不浮”(不浮躁不定)、“不沉”(不昏昏沉沉,无精打采)。
调食:饮食适度,吃有吃相。用食勿计较。
调睡:不贪睡,不失眠,作息有序。
茶人通过“五调”就可以进入“心斋”、“座忘”的境界,得到大智大慧、超越自我、明心见性、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。
评论